推行“四个一” 全程可追溯

——攀枝花市探索构建以“合格证+追溯码”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米袋子”“菜篮子”关乎国计,牵动民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连接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让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既是政之所向,也是民之所望。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场监管局、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以猪肉为重点品种,依托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生猪屠宰加工、批发企业、农贸市场为重点对象,开展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合格证+追溯码”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为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实现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无缝对接。

    ——建立一项机制,让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一是部门联动。2020年以来,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了《攀枝花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共开具27622张合格证,33223吨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为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市依托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推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猪肉溯源的重要抓手,在猪屠宰加工、农贸市场内开展猪肉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无缝对接。二是各司其职。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屠宰场(点)监管,除要求屠宰场(点)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要求其查验产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创新一个模式,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触角不断扩展。一是运用追溯平台。猪肉在进入餐桌前,经历养殖、屠宰、流通等多个环节,更直接面对人数庞大的养殖户和众多的末端消费者,让其溯源困难重重。我市扭住生猪集中屠宰这一个核心环节,在屠宰环节用好用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使零散的纸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转化为规范的电子版的合格证,在方便监管统计的同时更增加群众认可度和参与度。二是创新“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合格证统一样式、承诺内容、开具方式、开具单元等,开发“合格证打印”程序,将合格证打印与追溯平台数据库有效链接,指导生猪屠宰企业采取统一印制、打印等方式自行开具合格证,消费者通过扫描合格证上的追溯码,即可查询生猪养殖、生猪检疫、肉品检验等信息,实现猪肉从养殖户到餐桌“一票通”,建立“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的监管模式。

——压实一个责任,严格准入管理把好信息追溯关。一是严格流程管理。零星养殖户、规模养殖户、养殖企业等养殖环节主体根据自身实际开局纸质或电子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屠宰场统一查验收存后,登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再录入全部生成电子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肉制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超市、肉类专卖店等生产经营主体在查验猪肉检疫票、肉品品质合格证、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等“两证一报告”的同时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二是共享监管资源。“白条猪”“僵尸肉”等非法肉品,让群众及合法业主深恶痛绝,通过微信、QQ等建立联动群组,将屠宰场每日屠宰数量和具体销售流向、数量等信息通报给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所,打造猪肉溯源和监管的全链条闭环机制,保持对不法行为的更多高压,让群众买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

    ——挂好一块牌子,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兑现有温度的承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更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一是建立猪肉销售二维码公示制度。我市以西区瑞云农贸市场为试点,凡进市场销售鲜猪肉,在摊位显著位置必须公示屠宰企业出具的食用农产品来源二维码、动物检疫证明、猪肉产品合格证方可从事猪肉销售。针对鲜猪肉安全监管特点,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扫码模式,供用户查询溯源信息,方便购买者快速知道猪肉来源。截至目前,该市场内78个猪肉摊位全部设置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公示牌,向消费者兑现有温度的承诺。二是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我市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为目的,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公示牌,公开风险动态评定等级、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等10项信息,以生动的卡通形象代表不同风险等级,方便消费者寻找“笑脸”消费,目前,全市食品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理覆盖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