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

(2023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3-08-15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中共攀枝花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就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重大意义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对标、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新部署新要求的务实行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有决策、省委有部署,我们必须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充分发挥攀枝花独特资源禀赋、主动服务国家全局和全省大局的战略之举。攀枝花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赋予了攀枝花“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的新定位新要求,提出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聚力实现“产业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独特资源禀赋优势,主动担当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等重大使命,加快建设具有攀枝花特色、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深化落实市委既有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重要抓手。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部署,符合中央和省委新部署新要求,符合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攀枝花实际。我们着眼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氢能、钒电池等新赛道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着力“扬长补短、做强特色、提质增效”,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现代化经济强市全面跃升。

  (三)主攻方向。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建设“2+3”现代工业体系;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3+1”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出现代特色农业基础作用,加快建设“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突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突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相结合,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创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

  (四)发展目标。到2027年,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优势产业高端化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新型化实现新跃升,新兴产业规模化展现新作为,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彰显,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建设成势见效,形成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钒钛磁铁矿采选冶3大千亿级产业。

  到2035年,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具有攀枝花特色、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产业能级和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形成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五)着力提升现代工业发展能级。强化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引领作用,以产业集群成链为突破,牢牢把住钢铁产业“基本盘”,充分挖掘钒钛产业发展潜力,抢占新能源“蓝海”赛道,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深入实施钒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重点布局钒氮合金、钒铝合金、海绵钛、钛锭、钛材等钒钛金属产业,大力发展高性能钛及钛合金、高品质金属钒、钛双极板等高端钒钛新材料和零配件产品,积极推动钛制品向钛生活、钛健康领域拓展,做大做强“中国钒钛之都”品牌,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突出发展高速重轨、高强建筑用钢、装配式建筑材料、高档家电用钢等含钒钛低微合金钢,积极开发高性能模具钢、高端结构钢等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

  ——清洁能源。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巩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面建成银江水电站,统筹加大风电光伏开发,积极发展储能及储能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

  ——钒钛磁铁矿采选冶。落实国家铁矿石“基石计划”,推动钒钛磁铁矿集约化利用,打造绿色矿山、智慧矿山、集约矿山,加快红格南矿区等矿产高水平开发,提升钒钛等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加快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富钛料等项目建设,加强稀贵金属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就地转化率。

  ——绿色化工。积极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布局高纯氧化钒、钛白粉以及含钒钛精细化工,提高硫酸、氯碱等产业配套支撑能力,推动磷化工在钒钛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方面延伸发展,大力发展煤焦油深加工和精细煤化工,加快发展合成甲醇、合成氨等产业,加大废副产物综合回收利用。

  ——装备制造。推动机械制造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重点布局含钒钛钢铁机械设备与零部件制造,积极打造钒钛铸造产业园和高端耐磨材料产业集群,提升热处理、电镀、加工中心等基础环节配套加工能力,推动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医疗器械、体育装备等成套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六)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服务业全面协调和集群创新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区域时尚消费中心、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西工匠城,建设川西南滇西北服务业发展高地。

  ——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推动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马鹿寨·云上牧场等重大项目,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探索“医养游结合”新模式,实施一批养身、养生、养心等特色康养项目,加快建设民宿集群,发展精致露营、观赏星空、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沉浸式体验式新业态。大力推进东华山山地运动营地、阿署达片区、银江湖片区建设和“复兴炳草岗”行动。推动群众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市。

  ——商业贸易。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全面推进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打造时尚主题街区,发展首店经济,培育夜间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培育“花在花城”消费品牌,创新消费场景,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提升区域消费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数字物流,全力争取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4年度建设名单。统筹推进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攀枝花保税物流中心、攀枝花“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等建设,常态化开行中老班列(攀枝花),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打造“川货出川”南向新通道。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引培育力度,实施“外引+内培”引育计划,做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创建攀西钒钛特色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七)做精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发挥独特的光热气候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培育发展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争创省级晚熟芒果、早春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农业强市。

  ——“攀粮”。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加快推进耕地提质增量工程,持续提高农业单产及综合生产能力。实行“以粮为主、粮经统筹”,重点发展以安宁河谷区为主的“稻菜轮作”优质水稻和旱地高产优质经饲玉米种植,以中高山区为主的优质高产马铃薯生产,科学有序推进攀枝花市“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攀果”。稳定特色水果发展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深入实施“攀果”品牌打造“九个一”行动,持续擦亮晚熟芒果金字招牌,因地制宜发展蓝莓、枇杷、石榴、樱桃等其他特色水果,加快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提升“攀果”核心竞争力。

  ——“攀菜”。重点发展早春蔬菜,适度发展高山蔬菜和高效益冬春食用菌,推进优质晚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放心菜”,进一步巩固我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菜篮子”产品保供基地的地位。

  ——“攀畜”。推进中高山区牛羊等草食牲畜生态适度规模养殖,发展二半山区、河谷地区生猪适度规模化养殖和中高山区生态珍稀水产,加快发展小家禽产业,推广林下养殖、生态养殖、循环养殖,提升绿色生态畜禽产品供应能力。

  ——“攀花”。深入实施花业、花城、花节、花游“四花”行动,重点打造高档盆花、精品容器苗、苗木花卉等示范基地,鼓励发展多元化花卉康养和休闲观光产业,加快建设花卉科技服务中心、攀枝花鲜花港,创建省级现代林(草)业园区,提升“攀花”产业规模质效。

  (八)积极布局新赛道产业。按照“资源就地转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拓展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钒电池。建设完整、韧性、全生命周期钒电池储能产业生态链,积极引育钒基储能材料产业,推动钒电解液生产线尽早投产达效,促成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制造和全产业链示范应用项目尽早落地,构建钒储能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氢能。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及装备制造、氢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氢能+清洁能源等全链条全要素发展,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积极打造工业副产氢与可再生能源制氢并重的氢气供应体系,加快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加快布局高压储氢容器制造、钒钛基储氢等产业,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动力电池。积极布局半固态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新赛道,大力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磷酸铁钠、钛酸锂、碳酸锂、石墨负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配套产业,加大石墨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培育百亿级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新型显示。加快建设光电信息产业园,持续提升LED显示、照明、线路板等产业规模,打造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壮大新型显示企业规模,培育引进电子元器件、芯片封装测试、柔性显示等产业链,推动新型显示重大优质项目加速集聚。

  ——果露酒。加大酒类酿造技术科研投入,提高葡萄、桑葚、蓝莓、石榴、松露等果露酒新产品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合理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文化塑造、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建设果露酒集聚区。

  ——预制菜。引育一批涵盖全产业链的预制菜优势企业,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品牌营销,建立产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羊肉米线、油底肉等特色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

  三、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七大攻坚战

  (九)大力打好延链补链强链攻坚战。加快推动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落地,串点成链、建链成群。实施产业强基工程,巩固完善钒钛功能材料开发、钛锭锻轧、钛民用品设计等产业基础。积极补齐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及储能等产业链高端项目,支持重点领域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打通产业链堵点、连通供应链断点,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增量。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打造“一品牌两中心”,带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提升。深化服务业产业链分工,加强产业间的互动关联,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十)大力打好产业融合发展攻坚战。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积极争取“两业融合”试点,创新发展“金融+制造”新模式,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探索“仓储+配送”一体化等物流新模式。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加快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交叉融合,推动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十一)大力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攻坚战。聚力抓好以“攀枝花灌区工程+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攀盐高速公路、红格南矿区开发为代表的五大项目群建设。围绕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全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盘子”。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强化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做好能耗替代、指标挖潜,推动审批提速,千方百计推进解决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环节关键问题,实现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和完工率“三率齐升”,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

  (十二)大力打好优质市场主体培育攻坚战。构建新型地企融合发展机制,建强产业生态圈,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一批“链主”企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链控制力、主导建立产业联盟,对骨干企业实行滚动支持。加快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培育计划,精准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招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集群。大力实施“456”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十三)大力打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战。推动建立国家支持、部省联合、省市联动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建强科技平台载体,用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组建氢能及碳中和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省级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重大科技专项行动,加快钒钛新材料、氢能、钒电池、现代农业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深入实施“人才兴攀”战略,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技能匠才培优行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十四)大力打好现代化园区提质增效攻坚战。深入落实工业园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构建优势互补、差异协同、合作共赢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实施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保设施优化完善。用好省级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发展壮大绿色化工产业。加快培育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产业融合、企业集聚、业态创新、数字转型和开放发展,争创四川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度挖掘盘活园区土地、厂房等低效闲置资产,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通过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加快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建立低效企业市场化退出激励机制,提升园区整体运营质效。深化“亩均论英雄”评价,推动企业、行业、区域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十五)大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深入实施精明增长战略三年行动,着力推进路网建设、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项目。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争取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铁路有关规划,积极推进大丽攀铁路、攀昭铁路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宜攀高速公路攀宁段建成通车、攀盐高速公路实质性开工,加快保安营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金沙江乌东德库区库尾航道整治、攀枝花港马店作业区等金沙江下游黄金水道(攀枝花段)建设,打造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中圈”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交通圈。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攀西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探索建设微电网、智能电网、“虚拟电厂”。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完善现代水网,全力推动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攀枝花系列项目尽早开工,加快推进老街子水库、沙坝水库等一批供水工程建设,积极补齐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充电桩等融合基础设施,积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四、强化支撑保障,确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深入落实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2”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持续优化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竞相成长。积极推进企业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保姆式”服务。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市领导和部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坚决砍掉一切不必要的程序,坚决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坚决扫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和督促企业开展合规建设,让企业家在攀枝花投资放心、事业顺心、生活舒心。积极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推进阳光政务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利益违法犯罪,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十七)完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大财政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政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积极推广“税电指数贷”“农贷通”,优化“园保贷”“制惠贷”,支持优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对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行“标准地”供应,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落实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延续政策,推广电力直接交易。

  (十八)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积极拓展“三个圈层”战略空间,加快构筑金沙江区域“中圈”产业分工协作差异化发展格局,培育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深度参与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经济带、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川南经济区的通道经济合作,主动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建立横向协同、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分管市领导负责、市级有关部门分别牵头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协调推进和督导机制,以“责任制+清单制”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健全县(区)党政“一把手”抓产业发展机制,各县(区)、钒钛高新区和市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具体的贯彻落实举措。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导向,注重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培养、检验和选拔干部,大力发扬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的发展精神,想干肯干、善作善成的主动精神,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卓越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营造“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