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近日,记者从仁和区科协获悉,今年以来,仁和区全力打造“云服进企·科创共富”品牌,促成3项科技成果在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上传、158个科技所能在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发布信息、164个科技需求对接;成功为睿恩光电等5家企业牵线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炉高富氧冶炼技术”等16个高质量项目合作;助力镁森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这得益于仁和区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组织建设、精准化服务供给、多元化资源整合,全面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为创新服务场景,仁和区积极构建全域全时全龄“大科普”格局,启动“星耀计划”,联合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等单位,在20余所中小学开展“陨入迤沙拉·星耀攀枝花”天文科普活动。积极开展“三下乡”“银龄科普下基层”等活动16场次,推广实用新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0余人次。
仁和区围绕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创新推进“1+10+N”科普联动矩阵建设,推进南山循环经济园区科协、大河中学科协、三峰种植养殖协会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搭建起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间的合作桥梁,形成“科协搭台、科技工作者唱戏”的良性机制。通过“拉网式摸排+动态化管理”模式,完成全区1049名科技工作者及实用技术技能人才规范化建档,构建全领域人才信息库,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积极整合资源要素,依托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搭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1至6月促成3场科技供需对接会,实现西南钒钛与东北大学豆志河教授团队跨区域合作,为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推进川南天文台申报市天文科普学会与科普示范教育基地,打造布德莲藕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大河自然科普基地、“行远”生态农业实践教育基地、大河中学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深化前进镇高峰村“党建+科普”促共富模式,推广“一码通”智慧科普经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何隆灯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