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摘要)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建立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年度计划。
一、2025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要求,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求,综合我市人口现状、保障性住房情况、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商品住宅销售及库存等情况,2025年,我市将统筹好商品住房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持续做好新青年、新市民住房保障工作,引导房企开发建设高品质商品住宅,市场供应向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倾斜。
(一)人口总量预测。根据攀枝花市“十四五”人口发展目标及近3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进行推测,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二)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2025年,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27公顷。
(三)商品住房供应计划。结合2024年商品房供应、销售、库存情况,2025年商品住房新增供应保持稳定。计划新开工商品住宅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6029套;批准预售商品住宅面积约35万平方米、约3500套。
(四)保障性住房供应计划。2025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22套(间);计划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不少于371户。
二、2025年度重点任务
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严防变量,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核心指标降幅明显收窄,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化周期缩短至16个月以内,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是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因城施策,适时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保障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增加空间更大、品质更高、配套更好的“好房子”供应,更好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统筹协调人口流动、土地配置、房地产供需和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三是探索发展“房地产+”康养、医疗、教育、避暑等业态,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住房租赁、房产运营、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经营方向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四是探索开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改革试点,选择1—2个项目开展商品房现售试点,明确现售项目标准和条件;出台《攀枝花市房屋养老金试点工作方案》,选择1—2个条件成熟的项目开展房屋“养老金”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多部门协同合作,逐步构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防线;根据房地产项目建设情况,结合房企意愿,选择1—2个项目开展“交房即交证”工作试点,推动新建商品房测绘、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流程优化整合,实现房屋交付同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
(二)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切实把国、省有关房地产发展的各项存量、增量政策落实到位,结合我市实际,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支持政策,进一步助企纾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市场发展信心。二是立足我市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明确2026—2030年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是鼓励县(区)在城中村改造、重大项目建设征收过程中实施“房票”安置,并给予政府补贴及购房奖励,释放拆迁安置需求。积极争取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或租赁住房。四是大力开展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房屋“团购”、房交会等促销活动,增强对成都、重庆等外地购房户以及会理、会东等周边城市居民来攀购房置业的吸引力。优化完善线上+线下“房产超市”,实现一站式购房,促进商品房销售。五是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和审批制度改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手续办理中的各种问题,助力房地产项目早日建设投产。
(三)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是统筹运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提升公租房兜底保障能力,完善《攀枝花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制定《攀枝花市申请公租房“一件事”实施细则》,强化公租房运营管理和轮候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确保1822套(间)房源年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做好我市筹集的2252套房源运营管理工作,缓解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农民工等无房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三是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制定《攀枝花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坚持“以需定购”,建立收购商品房房源库和保障对象轮候库,实现保障群体可负担,项目资金可平衡、发展可持续。
(四)大力提升住房环境品质。一是抓好国家、省“好房子”建设有关政策技术标准贯彻落实,编制《攀枝花市“好房子”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攀枝花市“好房子”建设要点》,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绿色低碳、智慧便捷、运营维护五大板块对“好房子”提出建设要求,促进住宅品质提升。二是落实“建圈强链”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阳光、康养城市特色优势,制定“康养房”建设标准,提高我市房地产项目竞争力。三是引进头部房企、知名房企,从户型结构、产品质量、智能化服务等方面提升我市商品住房产品品质,促进产品更新迭代。四是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7个,既有住宅电梯增设100部,老旧住宅电梯更新128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14个。
(五)持续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常态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大力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中介服务、广告宣传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逃避预售资金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厉查处并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促进土地出让、开发经营、房屋交易、企业融资、企业信用等信息共享。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监测指标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实现对预售资金不按要求归集至监管账户、逾期交房、涉法涉诉、合同未按规定时间备案等风险问题及时识别分析、及早处置化解。出台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规范信用信息归集、严重失信管理、信用修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等,加强失信惩戒。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强化房地产支持政策宣贯力度,对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提升市场活跃度的亮点做法及保交房攻坚战好的经验等开展宣传报道,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强化部门联动,加大对散播不实言论、恶意唱衰等行为打击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关联政策保障
(一)稳定住宅用地供应。根据住房需求和人口规模确定住宅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实行“供需联动”供地机制,在住房库存高压区域减少供地,销售热点区域增加土地储备、供应。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规定,充分利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的存量闲置土地。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和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及存量房屋,多渠道保障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按照《金融监管总局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项目问题修复,持续扩大“白名单”项目覆盖范围,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需求。持续落实房产新政,支持缴存人租购保障性住房,保障青年人、新市民刚性住房需求。优化住房套数认定标准,提高多子女家庭贷款额度,减轻改善型住房压力。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加大对上争取及统筹资源的力度,引导和撬动企业、社会等加大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落实好保障性住房税收优惠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支持合理的自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