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3-03-0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根据我区“三个集中”发展战略及“三三三四”发展重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总领,全面贯彻《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攀枝花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以提高重点企业、工业园区、优势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着力点,努力营造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区。
(二)基本原则
1.合理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原始创新,大力鼓励和扶持自主创新,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加强对外交流,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的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2.企业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中的协调引导作用。
3.统筹规划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正确把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需求,统筹制定和实施全区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重点领域制订和实施专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4.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推进我区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着力突破重点产业、园区、优势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我区知识产权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提升,力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状况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产权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建立起有效支撑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
2015年的目标:
——专利。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2015年年申请量达到6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40%,企事业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7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件,专利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专利实施新增产值达到3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到45%;全区6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拥有专利权。
——商标品牌。积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四川省著名商标2件,攀枝花市知名商标6件。积极培育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培育四川省名牌产品2个。
——版权。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积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著作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摸清、挖掘、整理出具有版权价值的民间文艺、传统知识等地方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并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版权保护措施。
——商业秘密。提高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水平,在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在行业协会及从业涉秘人员中建立起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标准。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到80%,大宗农产品安全指标采标率达到85%,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实现采标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1个煤化工按标准体系组织生产的标准化试点企业。
——特定领域及其它目标。努力发展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地方产品,积极培育、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展GAP认证,规范农业生产,积极培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引进选育农业新品种1—2个,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培育规模以上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以上,知识产权示范学校2个。
二、工作重点
(一)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构建分工明确、合作有效的组织机构,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部门职能,在政策制定与落实等方面赋予知识产权职能部门更多的独立管理、执法权力。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做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时修订现有的知识产权政策,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有关专利、版权、商标、标准等政策措施,搞好知识产权宏观分析和战略布局。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为政府制定全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企业成为真正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市场主体。
(二)推动知识产权创造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努力将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引导、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形式,研发出更多可商品化、产业化的知识产权;积极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重点支持国内外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力争在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运用技术路线图、TRIZ理论等先进战略分析工具和创新方法,促进集成系统创新;加强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与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扶持,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推动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地理标志的申请;支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点作品的创作。加强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行创造性思维教育;普及知识产权知识,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民间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制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的政策措施,努力将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围绕我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转化能力;鼓励各类专利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拥有人通过技术入股或自主创业等形式进行技术转移与扩散;建立知识产权融资转化服务平台,采取知识产权风险投资、抵押贷款、质押担保、项目托管等方式筹集转化资金,促进其产业化;帮助和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制定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司法保护为主导,加大司法惩处力度,依法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保护的水平和效率,有效遏制侵权、假冒、伪劣、剽窃等违法行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帮助并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侵权行为和法律诉讼,增强权利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维权组织,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和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强权利所有者自律,防止知识产权滥用。逐步建立健全司法维权、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体系。
(五)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综合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科技工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社会发展计划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明确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战略
以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为带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紧紧围绕钒钛炉渣、煤矸石、粉煤灰“三座大山”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钒钛炉渣循环利用一体化,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和粉煤灰、煤矸石等二次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延伸煤焦化等产业链,加大焦炉煤气以及其它工业余热余气的回收利用,实施焦炉煤气“四厂联网”、“三产联动”。
围绕煤及煤化工、钢铁及机械深加工、电力、建材、钒钛二次资源利用、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优势特色产业的专利布局。逐步加大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建立专利联盟,构建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利池。注重产业集群商标品牌的战略运用,努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煤及煤化工
抓住“缅气入攀”的机遇,制定我区煤及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发展战略,以煤焦化为主导做好煤焦化附属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快40万吨煤焦油、华益LNG、翰通100万吨捣固焦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加快天然气下游产业的研究与应用。
2.钢铁机械深加工
以钢铁、钒钛材料产业为基础,发展下游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及总成等领域,加强含钒钛铸、锻件制备技术,制备钒钛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工艺技术,机械零部件及通用设备制备工艺技术,整车制造及整机制备技术等先进技术引进力度,实行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集成创新模式,以金属铸造、煤基还原铁、机械制造等为依托,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注重知识产权规避及自主创造,鼓励并支持企业不断培育机械加工新产品。
3.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紧紧抓住我区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废橡胶固体废弃物富集的优势,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煤矸石水泥、煤矸石制其它建材产品、煤矸石复垦及回填、回收有益组分及制取化工产品、煤矸石生产复合肥料)、粉煤灰综合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粉煤灰作水泥填充剂、粉煤灰制建材、粉煤灰提取化工产品)、冶金渣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高钛重矿渣混凝土、矿渣沙浆、石油压裂支撑剂、道路回填物,高炉渣制矿棉板、有色金属回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高效低成本化的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钒钛磁铁矿非高炉还原规模化工艺及装备、冶金原辅料生产技术及特级再生橡胶工艺研究,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水平。
4.建材工业
整合辖区石灰石、粉煤灰、煤矸石等建材资源,重点发展石头纸、水泥、粉煤灰制品、煤矸石烧结砖,建成攀枝花市最大的建材基地。
5.电力产业
加快推进金沙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形成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互补的良性局面。不断改进提高火电生产过程中的脱硫脱硝技术水平,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着力于电力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集成技术运用。积极推广太阳能环保发电在工、农业的综合应用。
6.农业和特色生物资源
重点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水产以及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精准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生态环境控制等区域适宜技术研发。做好观光农业,高山核桃、花椒、山药种植,高档花卉培育、紫茎泽兰综合利用和泉水鱼、噹噹鸡养殖,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实施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工作
在地理标志、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遗传资源等特定领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地方资源特点培育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
1.地理标志。普查地理标志资源,大力推进地理标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特色农产品、特色地方产品的市场化、知识产权化组织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深入发掘传统知识、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普查调研工作,建立相关数据库。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完善传统知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措施,实施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保护区战略,加大对民间文艺原地保护力度。合理开发与利用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资源,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3.遗传资源。加强遗传资源的宣传、保护与合理开发,推动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依法保护遗传资源提供者和保护者的合法权益,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庄上村、竹林坡村旅游产业,树立本地旅游品牌,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三)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示范工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力强、市场竞争力突出的企业。
1.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主体。鼓励支持企业在煤化工等方面,建立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基地,积极引导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合作开展研发,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业化、产业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努力推进企业标准化进程。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面开展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取得采标认可和标志备案,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规范我市商品条码管理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支持地方标准发布,加强区域煤炭质检中心建设,尽快在煤化工等优势产业中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鼓励优势企业的拳头产品积极申报省部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市场占有率名牌产品。整合现有品牌,在全区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中形成一批在全省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牌产品群、企业群、产业群,培育更多的市级、省级名牌产品、名牌企业。
4.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广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传,鼓励企业进行专利、商标的申请注册;注重专利抵押、商标许可使用等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重点从协议约束、制度约束、机制引导、法律制裁以及防范和应对侵权诉讼等方面建立起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甚至形成专利技术标准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
5.强化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园区是企业集聚区,通过开展园区知识产权示范,不断完善园区工作和管理机制,建立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和保护平台,争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园区技术创新载体作用,提升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推进园区成为知识产权产业化密集区。以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推进,带动重点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完善区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落实各部门、单位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努力做到知识产权管理指挥统一、步调一致。积极制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奖励政策,将各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情况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对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贯彻实施本规划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贯彻落实战略纲要的行动计划,确保本纲要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地方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在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评定、专项资金设立、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知识产权入股、风险投资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发明人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知识产权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和政策机制,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力度,对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日常宣传与专项宣传相结合、普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原则,举办各类发明创造、现场咨询和图片展览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或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知识产权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尊重、保护和创造知识产权的自觉性,提升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创造的知识产权氛围。
(四)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建立本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职能。搭建技术路线图、TRIZ理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专利、商标、版权、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全区范围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商标、版权、标准、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创新信息库,开发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的分类知识产权信息库。围绕重点产业编制“专利地图”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建立面向社会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咨询,在重点行业或重点产品研发和进出口工作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管理,规范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吸引市内外知识产权机构参与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等中介服务。加强对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涉及行业内部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维权等方面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诚信信息管理、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等行业管理制度,完善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组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以及协调应对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等工作。
(五)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把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规划,统一规划、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训。加快建立全区知识产权人才库,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对各级、各类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大规模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并注重对各级领导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强化在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信息咨询等方面进行人才储备和布局。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懂外语的、熟悉专利和商标的专业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培养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水平、较好职业道德的知识产权工作队伍。
(六)扩大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
建立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制度,积极参与外省市及周边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以及管理经验、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科研院所主动参与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活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省、市涉及我区主导产业相关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通过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经验,完善我区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我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水平,为我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营造良好氛围。
(七)推进知识产权依法行政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促进政务公正、公开、透明。不断充实知识产权执法队伍,认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依法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跨部门执法协作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与公安、工商、文化、质监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联系,形成有效的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扩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为我区“三个集中”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