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攀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攀钢持续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梁建伟 摄)
7月1日,攀钢领导班子来到矿业公司朱兰铁矿铁路排土场,与干部职工一起参加义务植树,用实际行动切实履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使命。
这是攀钢连续6年在矿山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近年来,作为长江上游最大钢铁钒钛企业的攀钢,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坚决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树立上游意识,强化环境治理
7月5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攀枝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全国第十位、四川省第一位;1至5月,全市纳入考核的8个国、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水环境达标比例100%,水环境质量向好趋势明显。
“这一系列优异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攀钢作出的积极贡献。”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攀钢切实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体现。
攀西钒钛磁铁矿中硫含量高达0.7%,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达9000mg/Nm,是进口矿的近10倍。因此,攀西钒钛磁铁矿烧结烟气脱硫在业界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因钒钛磁铁矿的特殊性,使得攀钢与其他钢铁企业相比,面临的环保挑战更加严峻。
长期以来,攀钢在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全力加快美丽新攀钢建设。
攀钢成立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为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定期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建立环保督察机制,设立了专门的环保督察机构,组建了专职环保督察队伍,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执行年度、月度环保工作例会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管得住、管得好。
仅2022年,攀钢以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为核心,投入14.2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了攀钢钒炼铁厂新1号烧结机烟气脱硝改造等60项环保项目,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以来,攀钢累计投入52.6亿元,先后实施了大气、水、固废、噪声、生态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69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大幅度下降,各区域厂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攀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83%、48%、42%。
坚持加大投入,为环境保护筑牢工艺装备基础。攀枝花基地先后淘汰了5号、6号焦炉及能动7号、8号锅炉;建成覆盖所有工序的环保处理设备191套,其中废气处理167套、废水处理24套;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实现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实时在线监测。随着环保水平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量不断降低,攀钢钒在省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2020年获得四川省“绿色工厂”称号。
为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攀钢围绕长江流域“三水共治”要求,完善了废水排放口管理台账及清单,编制废水减量化实施方案,2022年实施弄弄坪主厂区雨污分流一、二纵主管网建设等5项水治理项目,废水减排130万吨。“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6.76亿元,先后实施了69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实现外排废水稳定达标,水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大大增强。
抓好生态修复,构筑生态屏障
“今年,矿业公司将投资3889万元,分期分批对朱兰铁矿铁路排土场实施生态修复,修复面积为770亩。”攀钢矿业公司安环部负责人对排土场覆绿如数家珍。
近年来,攀钢高度重视朱兰铁矿矿山迹地修复治理工作,按“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全力实施矿山迹地修复治理。2017年至2022年,累计投入9221万元用于朱兰铁矿迹地修复治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387亩。
按照“边生产边开展生态修复”的要求,攀钢积极推进矿山生态恢复,“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2.6亿元,先后实施矿山生态恢复面积1万余亩;被国家自然资源部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如今,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形成了草、灌、乔植物的高质量生态修复配置模式,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矿区地貌景观品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如今,走进攀钢石灰石矿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郁的绿色。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开采石灰石矿留下的矿道及灰白色的痕迹正慢慢消失,逐渐被绿色覆盖。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现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随着苏保区的发展,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采场及排土场被划入了苏保区红线范围内。
在生态利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攀钢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为攀枝花苏铁“让路”,攀钢舍弃了30年的矿山开采,还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通过“异地运土、挂网保土、挡墙固土”和“光伏提灌、覆膜保水、微喷滴灌”等创新举措,为荒山披上了绿装。
“攀钢石灰石矿退出苏铁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修复项目”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列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为建设美丽中国交上了一份攀钢答卷。
站在马家田尾矿库大坝上,遥望面积数千亩的库区,部分区域已绿草茵茵。
马家田尾矿库见证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历程。目前,攀钢正与市政府合作,实施“阿署达花海”项目,打造全国首个集生态、文化、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市民公园、网红山谷,推动攀枝花“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三大战略实施。
推进超低排放,加快绿色发展
走进西昌钢钒,绿色的草地、洁净的路面以及各种花草树木,让人神清气爽。“在抓好厂区环境治理的同时,攀钢又投入1.36亿元对所有的高炉煤气末端用户实施超低排放改造,8月底即将建成投运。”西昌钢钒有关负责人说,西昌钢钒于2022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待评审通过后进行公示。
仅2018年至2022年,该公司就投入环保资金19.3亿元,建设并投运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项目”“焦炉烟道废气脱硫脱硝项目”“发电机组锅炉废气脱硝改造项目”等81个环保提升项目,环保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西昌钢钒围绕国家《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碳达峰及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达环保A级企业标准及超低排放工作推进方案》,确定了“十四五”期间节能降碳项目11项,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应用。项目全部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28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8212吨。
西昌钢钒超低排放工作打出组合拳,攀钢钒在超低排放工作中也捷报频传——
2022年完成炼铁厂1号、2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等46项超低排放项目,新2号烧结机等75个排放口实现超低排放要求,有组织超低排放率达到90%;
完成5号、6号焦炉节能环保改造,节能环保指标大幅下降;今年3月投运的新三号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制定《攀钢钒公司超低排放改造攻坚方案》,借鉴同行业先进企业治理技术及经验,全面清理问题,如今,攀钢钒加速超低排放改造攻坚,拟定的31个重点项目正强力推进,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升级,始终坚持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探寻‘低碳’和‘蓝天’共赢之路。”攀钢主要负责人表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攀钢作为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攀钢结合国家超低排放实施意见及省、市要求,开展系统排查梳理,制定改进措施,规划实施超低排放项目140项,估算投资67.6亿元。建立超低排放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并通过持续优化原燃料结构,持续推进数字化系统应用,探索和加快低碳新技术研发,加快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潘轩 汪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