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之乡”的绿色蝶变

——仁和区太平乡千亩工矿废弃地变良田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08-0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图为太平乡红岩村新貌。

  盛夏,驱车行驶在仁和区太平乡红岩村摩梭河河谷地带,两岸农田错落有致,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曾是“工矿废弃地”。

  太平乡作为昔日的“工业乡镇”,有众多煤炭企业。而这其中,红岩村便有煤炭企业8家,全村曾有1200余人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等相关的行业,占全村总人口的45%。

  2012年,随着煤炭企业的关停,留下大量的工矿废弃地,红岩村也由此开启了“1+N”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红岩村确定了以优质晚熟芒果产业为核心,同时探索火龙果、柑橘、水果西红柿等其它特色水果种植、畜禽养殖、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蔬菜种植及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太平乡副乡长徐苏说:“近年来,我们陆续将红岩村摩梭河河谷地带的芒果等经果林转移到半山腰,河谷地带改种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及当地特色产业,而在山顶上遍布的都是林区,整体呈现出三层立体产业发展带。”

  与此同时,红岩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上注重多模式并行,构建“供销社+农业公司+村集体联合社+农户”“村集体联合社+产业园”“集体+企业”“土地流转”“村支两委+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乡村人才+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带领群众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园、发展光伏产业等,走好产业转型之路。

  红岩村只是太平乡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自煤炭企业陆续关停后,当地政府便采取“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社会实施”的方式,争取财政资金338万元,引进社会资金1600余万元,修复治理煤矸石堆场等工矿废弃地115处共2075亩,并在修复后的适宜种植粮食的1100亩工矿废弃地上,面向社会推广“治废还粮”等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现已实施粮食种植472亩。

  昔日荒凉的工矿废弃地,如今已重现勃勃生机。(孔令琪 本报记者 王南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