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 赓续奋斗使命

——记全国劳动模范陈刚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工作中的陈刚。(受访者供图)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四川有93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分公司轧钢车间机械作业区作业长陈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陈刚是一名“攀二代”。1993年10月,陈刚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来到攀枝花工作。传承工匠精神,接续奋斗使命。如今,陈刚已成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分公司轧钢车间机械作业区作业长,钳工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勤学苦练 笃行不怠攀高峰

  在陈刚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件件作品讲述着陈刚的成长故事。

  陈刚19岁参加工作,初中文化,他深知自己的短板,不断加强专业技术的钻研,自行购买钳工专业相关书籍,利用工余时间学习钻研,学用结合,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参加攀钢举办的各类钳工技能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2010年,获得钳工高级技师证书;2000年,他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学校冶金机械设备专业毕业,获得中专学历;2010年,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获得大专学历。

  通过不断学习,陈刚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在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钳工专业比赛中屡拔头筹,并多次在省级、市级钳工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四川省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学以致用 恪尽职守铸匠魂

  2020年以来,陈刚陆续完成了加热炉出钢机夹紧轮轴承的改造、轧机托座调整装置的改造、轧机扁头减磨板安装方式的改造等技改项目50余项,为企业提高效率、节约费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加热炉推钢机液压缸冷却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创造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学以致用,敬业奉献。陈刚扎根基层,敬业奉献,致力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设备难题。“Φ76剪切机改造”“Φ114机组飞锯管口改造”“彩色屋面瓦开卷机改造”……一项项成果熠熠生辉。攀钢四号高炉异地大修除尘器设备安装工程、西昌喜德变电站拱瓦安装工程、钢城集团球团厂干燥筒旁通工程、西昌炼钢厂热闷池工程……一项项工程中都有陈刚的身影,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刚和同事研发的《飞剪刀片及其安装固定结构》技术属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年可创经济效益近300万元。

  赓续薪火 劳模精神代代传

  陈刚把传承技艺、培养人才作为己任,把优良的技术方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徒弟彭清茂说:“师傅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问题,对工友提出的问题能给予自己的见解,帮助工友提高自身的水平。”

  2018年,陈刚被聘为钢城集团有限公司首席钳工技师,成立了陈刚钳工大师工作室,先后创建为攀枝花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陈刚把钳工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办得有声有色。陆续开办基础钳工培训中心、机械传动培训中心、液压系统培训中心,系统全面培养青年职工,2018年以来累计开班21期、培训钳工596人次,培养出技师8人,高级钳工23人,有效促进钢城集团公司钳工队伍技术水平提升。陈刚带领工作室成员定期开展尖端技术学习研讨,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各单位重点技改项目、新投资生产线设备评估、重点设备会诊等。

  载誉归来,陈刚深受鼓舞。他决心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多出成果,并做好技术传承,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建设“共富共美”攀枝花添砖加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春梅 梁芝羽)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