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引擎” “实景三维攀枝花”预计年底初步建成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近日,攀枝花学院的省BIM+工程中心科研团队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L2激光雷达镜头,对天星湖项目建设进行了第二十五次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三维实景建模。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实景三维Mesh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及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采集和生产工作,计划到2025年底,初步完成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和重点区域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
实景三维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摄影测量、三维可视化、智能交互感知等新技术,将立体的城市搬进数字空间,尽可能地还原现实世界的三维场景,让城市“站”起来,形成城市的数字“孪生体”。通过这项技术,城市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绿地都能在数字世界中精准呈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直观、准确的基础数据。
“平原城市像星罗棋布的平面图,山地城市像层次分明的山水画。但从空中垂直俯瞰,都是以平面图片呈现。如果采取倾斜拍摄,山地城市的地形层次感、立体感就一目了然了,并可获得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四川省BIM+应用及智能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刚向记者展示了东华山、天星湖等系列三维实景数字模型。
由于攀枝花地形复杂,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技术赋能智能建造,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道路交通等情况,减少施工浪费,为高海拔山地城市建设项目探索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并充分体现山地城市建设发展特色。王刚告诉记者,实景建模完成后,项目设计蓝图便以真实场景呈现出来,可以提前知晓项目建成后的效果以及与周围环境是否融洽和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调整,“这是攀枝花学院利用实景三维技术,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在技术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城市三维模型(LOD1.3级)覆盖面积已达136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攀枝花已具雏形,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市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打造实景三维攀枝花,将我市多种类、多时态地理时空数据进行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作为手段,构建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基底和数据融合平台,将城市治理、规划建设、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激发实景三维技术的应用潜力。“市民和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游览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东华山‘城市之眼’、阿署达花海等标志性景点。这种沉浸式的虚拟体验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我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与科技信息管理科科长段苏芮说。
据悉,我市实景三维建设始于2022年,是全省较早探索该技术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实景三维Mesh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及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采集和生产工作。计划到2025年底,初步完成城市城镇开发边界内和重点区域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为辅助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三维数据基底支持,直观展现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等主要成效,力争实现5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实景三维技术正推动攀枝花从传统城市向数字孪生城市跨越,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智慧引擎”,引领城市向高效、宜居未来迈进。(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芝羽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