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和区福田镇,曾经亩产值不足千元且最多一年两收的土地,如今实现了“亩产值超四万元,两收变五收”—— 务子田村:千亩葱苗铺筑共富路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村民对葱苗进行移栽。
近日清晨,温暖的阳光洒在仁和区福田镇务子田村刚平整完的千亩葱田上,20余名村民正手持葱苗进行移栽。他们动作娴熟,左手分苗、右手栽苗,葱苗转瞬成行……自今年3月22日首茬播种启动以来,这片葱田已披上10余亩新绿。
现在,这里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赢模式,在标准化种植下,35天就能采收小葱。这片曾经亩产值不足千元且最多一年两收的土地,实现了“亩产值超四万元,两收变五收”的转变。
撂荒地变成“产业田”
务子田村曾因气候干热、土质偏沙,导致种植传统作物效益始终难以突破,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撂荒情况。今年3月,务子田村集体与农业企业达成合作,通过“首年每亩700元,每五年递增200元”的阶梯式流转方式,盘活千亩土地发展小葱种植产业。
基地里,新铺设的喷灌管道整齐排列在田垄间,等待着首轮水肥输送。“普通葱苗在其他地区要两个月才能采收,我们从广东湛江引进的白杆小葱,在务子田村的沙质土壤里只要35天。”基地负责人李校金弯腰拔起一株葱苗,根系带起的沙粒簌簌落下。
“葱苗的浅根系特性正好适合当地土质,智能喷灌系统结合精准配比的基肥与阶段性追肥,可实现‘播种-移栽-采收’35天全周期迭代。”在李校金身后,首茬葱苗已生长至5厘米高,距离首轮采收还有10余天。
村企携手阔步共富路
在葱苗棚外的阴凉处,73岁的村民倪礼莲正仔细分拣葱苗。她家流转的10多亩地如今成了基地的一部分,自己反倒成了“上班族”。“每天务工能挣120元,土地流转还有租金收入,活路也轻松,日子充实多了。”倪礼莲笑着说。
基地的用工模式不仅激活了闲置劳动力,更构建起了年龄互补的就业体系。基地里,中老年村民负责栽苗、分拣等基础工作,青壮年则承担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岗位。企业还将薪酬按工种分级——普工日薪120元,技术岗最高可达300元。按基础工种计算,村民年务工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当前300亩葱田已完成土地平整,新苗已陆续入土。待播种完成后,可实现全年11个月连续耕作保障市场供应。”李校金介绍,千亩葱苗基地将分两期建设,后期根据成效逐步推进。“土地改造后的智能设施将永久留存,为后续耕作创造价值。对于有自主种植意愿的农户,我们还可以提供订单收购,让农户种得放心。”李校金说。
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框架下,务子田村以千亩土地和80万元集体资金入股,占股45%,企业全程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销售。“除土地流转金和务工日薪外,村民还享有村集体分红权益,村民户均年收入明显提升。”务子田村村委委员鄢志萍表示,“阶梯式土地流转+智能农技应用+三金收益分配”的创新组合,正在让当地“一年五收”从概念转化为田间实绩。(周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