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5-02-2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近年来,攀枝花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民族团结”新路子,以文化旅游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文化乐民、旅游惠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文化惠民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现在农闲时,我们就喜欢到村文化广场跳舞、打球,日子越过越有意思。”近日,正在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文化广场上跳舞的村民蒙国云表示。

  蒙国云的幸福生活,是攀枝花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攀枝花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推荐命名6个省级样板村镇,4个乡镇纳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建设乡镇名单。新建市图书馆菩提苑分馆等10个城市书房,含章书院入选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

  为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攀枝花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示范性巡演、“乡村好声音”等文化活动,把精彩的文化大餐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同时,攀枝花注重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组织推荐谈经古乐、笮山若水盐边茶制作、新山傈僳族非遗申报第二批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认定首批13家非遗工坊,新增14个非遗体验基地,助力非遗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搭台

  开拓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路”

  今年春节期间,西区庄上村热闹非凡,游客们漫步在乡村小道,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环境美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庄上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王永安说。

  庄上村的蜕变,是攀枝花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攀枝花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民族团结”发展模式,推动文旅产业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

  仁和区迤沙拉村依托独特的俚濮民俗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举办火把节、姊妹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发挥傈僳族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新山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攀枝花还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培育了阿署达村、金家村、联合村等一批特色康养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文化交融

  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新共识”

  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攀枝花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合作,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攀枝花市与凉山州、丽江市华坪县等地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联合举办“双城阅享 中秋月圆”“凉山含章书院非物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通过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展演、非物质文化展示等,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同时,攀枝花还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采风创作,推出了一批反映民族团结、展现民族风情的文艺精品,如话剧小品《帮厨》入选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月下独酌》等6件作品获省少数民族艺术节视觉艺术精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川剧《铁笼山》获省首届川剧汇演优秀剧目奖(折子戏)二等奖等,以文艺的形式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新共识。

  文旅融合风帆劲,民族团结花正红。如今的攀枝花,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以民族团结为墨,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向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安琼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芝羽)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