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季“村晚”缘何落地攀枝花?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年关将近,枇杷熟了,丰收的氛围愈发浓厚。近段时间,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的村民们一边忙着打理枇杷果园,一边忙着清扫庭院,准备迎接全国各地的“贵客”。

  “这几天,村里跟过年似的,非常热闹,工作人员忙着搭建舞台,演员们忙着排练,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村晚’。”村民徐朝华激动地说。12月30日,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将在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万亩枇杷生态园举行,村民们争相为活动奔走忙活。

  “村晚”原是乡村春晚的简称,如今已贯穿春夏秋冬,变身成为“四季村”:2024年春季“村晚”主场设在重庆市长寿区,夏季“村晚”主场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秋季“村晚”主场设在安徽省黄山市,冬季“村晚”主场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以“大地欢歌迎新春 攀西暖阳庆丰年”为主题。届时,20支群众文艺队伍300余名群众将倾情演出,“晒”出家乡文化和乡村好物好景。这场以乡村为中心、坚持农民唱主角的“村晚”,缘何落地攀枝花?答案,就藏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中——攀枝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文化的自信表达,成为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的理想举办地。

  厚植文化沃土 彰显城市底蕴

  12月5日,中国(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网络名人攀枝花行”抵达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网络达人们欣赏静谧的田园风光,体验傈僳民族风情,参观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于水光山色间,“遇见”这片“向阳而生”的土地。“原来傈僳族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名达人感慨地说。

  新山村拥有傈僳族约德节、织布技艺、刺绣、舞蹈“斑鸠吃水”、葫芦笙舞等五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文化资源为全国冬季“村晚”的举办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攀枝花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建市初期,全国数十万建设大军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跋山涉水奔赴而来,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为攀枝花厚植了火红的英雄基因。98%的城镇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同时聚居着彝族、傈僳族、苗族等43个少数民族,使得攀枝花形成了独特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文化与生活相互交融。近年来,攀枝花结合中秋、国庆、农历节气、春节等重要节庆节点常态化开展惠民服务,涵盖讲座、演出、研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年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市民讲坛乡村行”“流动文化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

  推动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热情的鼓点响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好客的拦门酒喝起来……身着彝族服饰的村民们通过舞蹈、吟诵和情景表演,生动演绎中国第一彝族村的前世今生。冬至刚过不久,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载歌载舞迎接各地游客。

  历史上的迤沙拉村是南方丝绸之路拉鲊古渡的一个驿站。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蜚声中外的俚颇民俗文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迤沙拉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农文旅产业。通过挖掘和传承宝贵的文化资源,举办迤沙拉“姊妹节”“火把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文旅IP,汇聚八方来客,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去年,迤沙拉村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带动群众增收1.1亿元。

  近年来,攀枝花推出迤沙拉“姊妹节”、新山约德节等乡村活动品牌20余项,承办四川省农民春晚、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年均直接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推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创新改编《金沙彝笛》、羊皮鼓舞等非遗舞蹈为课间操,培育谈经古乐乐队和羊皮鼓舞青少年表演队,引导青少年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以需求促培养、以评比促培养,培育彝族打跳舞、民歌、板凳龙等乡村文化队伍500余支,挖掘乡村文旅能人85人,评选出优秀文旅志愿服务团队14支。

  提升公共服务 促进精神共富

  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目前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集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文化生活圈,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大型公共文化场馆14个,街区、景区、企业、社区等建成图书馆分馆107个、文化馆分馆114个、博物馆分馆31个。49个乡镇(街道)、33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覆盖率达100%,市民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空间地图不断完善。

  出台《攀枝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6年)》,明确主要发展目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等7个专栏19个项目,高位统筹、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在全市形成了以“花城‘艺’起来”大品牌为统领,东区“社区艺术节”、西区“苏铁剧场”、仁和区“遇见·仁和”、米易县“精彩十二月”、盐边县“笮山若水”各县区特色品牌为支撑,“百姓大舞台”“我们的村歌”“阳光花城音乐会”“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活动为抓手的群众文化品牌体系。(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