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盐边模式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11-0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图为盐边县中医院体检中心。(盐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个地域狭长、人居分散的山区县,要推动实施一件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县域发展的民生实事,需要数年之功、举非常之力。对于盐边县而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便是如此。
盐边县南北跨度约100公里,群众从最远的村到最近的县级医院就诊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县域医疗基础设施需求大、范围广,向群众供给均衡可及的医疗资源点位多、难度大。
2019年9月,盐边县列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全县以强体系、强机构、强队伍、强服务为发力点,从资源布局、管理机制、服务质效、服务模式等方面着手,在南、北两个区域,成立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15个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力打造有韧性、能兜底的县域医疗圈,积极探索“小病在乡(镇),大病在县城,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模式,向群众供给优质、高效、均衡、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
医可靠,疗有效
10月24日是到签约家庭医生的村民家入户走访的日子,上午9点过,在前往渔门镇高坪村友爱组村民明长生家的陡峭山道上,县中医院医生吉呷、村卫生室医生肖红芬提着药箱一路爬坡。20分钟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明长生在自家院坝里接受了一季度一次的检查诊疗。他感慨地说:“现在政策好啊,我住在山区也能享受到医生上门看病。”
当天,在县中医院骨科病房,医生周易对自己主管的病人、来自40公里外的小石洼村的88岁老人杨各惹进行检查后说:“恢复得很不错,再过两天您就可以出院了。”老人和陪护的儿子很开心。7天前,老人在家中院坝摔倒,导致髋骨骨折,翻不了身,经过治疗,一个星期就出院了。这样的效果,得益于医院有C型臂、百级间手术室等设备,还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驻点会诊。
10月25日,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成都龙泉驿来盐边康养的退休老人姜仕金、李德清夫妇排了5分钟的队,就在便民门诊看了病、拿了药,“盐边生态好、环境美,医疗条件不错,我们想在这里常住。”老两口说。
为盐边医疗点赞,还有入住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的周仕国。一年前刚退休的周仕国,突发疾病瘫痪在床,家里人把他送到了这里,在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下,他仅用了半年时间便能站起来了。护士刘莉告诉记者:“他创造了奇迹,我们对工作也更有信心。”
为织密县、乡、村医疗健康网络,加快均衡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进入城乡,盐边县在省级、市级大医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机构之间建立高效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先后下沉县级医院医生到格萨拉、红宝、共和等边远乡镇卫生院驻点坐诊80人次;南京小针刀专家凌启云每月飞抵盐边县人民医院,已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1500余人次。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盐边县集聚优质的医疗技术,制定优化的医疗路径,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群众体验医可靠,疗有效。
北能医,南可养
结合群众就医需求,针对北部地区人口基数大、地势偏、位置远,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量高;南部地区成为县域钒钛工业产业、阳光康养产业主阵地,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盐边县探索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两院一体”,县中医院特色中医专科为主、综合医疗助力的发展之路,全力构建“北能医,南可养”的医疗阵地。
体系建设强化“实”——
完善组织架构,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1+9+ 1”管理体系,制定1个医共体建设方案,明确人员、编制、岗位、经费、财务、药械、信息、质量、医保等9个统一管理办法,实施1个考核制度;成立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加快推进医共体内“八统一”,确保医共体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优质高效,实现医共体内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和重要工作集体决策、共同推进。
医疗阵地突出“特”——
在学科建设上,加快急诊科、内科、骨伤科、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等重点学科建设,建成省级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3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基层特色专科1个,建成全市首家面向社会的县级医养结合机构;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建设基本标准,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年度增幅持续保持在5%以上,县级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员工满意度高于95%。
持续实施医共体阵地建设,今年下半年,两个投入400万元的项目,分别在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落地:8月20日,盐边中医院血透室投入运行,填补了北部医疗阵地的技术空白,已为23名患者开展透析1238次;9月,盐边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改扩建工程启动,住院部二楼全部改造,将为医养中心新增床位40个,充分缓解目前中心一床难求的现状。
队伍打造精准“领”——
以引领、示范为牵引,多途径建立培育人才的蓄水池。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马烈、凌启云、余启飞等专家教授,建立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甲医院派来帮扶的学科专家、技术骨干,在诊疗过程中传帮带,开设现场教学课堂,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有计划地提升县医共体牵头医院、成员单位青年医生的医技水平。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激活用人、留人的一池春水。建立医疗卫生人才引进会商机制,制定《专业技术内部聘任管理办法》等人才招引政策;优化人才岗位设置,实现专业技术岗位由“单位所有”转变为“系统所有”,岗位竞聘从“院内竞聘”转变为“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内公平竞聘”,建立盐籍名医人才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43岁的陈相全、35岁的邓开文分别是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两人都是近年来在医共体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这些年,他们通过不断在省、市级大医院进修,在基层轮岗,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在医共体重点学科建设、专科门诊设立中发挥了作用。
加快建,再扩圈
今年年初,盐边县委提出:聚焦共同富裕怎么办,着力打好“经验探索创新战”,围绕重点领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保民生。
新的发展号角吹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入提升新阶段,加快项目建设、扩大优质医疗服务圈成为重要内容。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目标明确:健全管理体系,扎实推动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实体化运行,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运行和使用效率;紧盯学科建设,加强与市外、省外顶尖医院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沟通交流,加快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打造技术梯队,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县管院用”制度改革,持续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通过上级三甲医院技术帮扶、名医带教、引进学科带头人、送培优秀人才等方式,逐步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技术队伍。
围绕卫生领域支持投向,包装储备重点项目6个,计划投资8.12亿元。目前,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县域17家医疗机构全覆盖实现“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本目标;争取到专项债5.8亿元,启动了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一二期项目、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计划用3-5年时间全面提升县级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保障水平,打造医共体改革“盐边样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熊为新 龚林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