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稳步增加至38.5万余株,人工繁育达6万余株
3亿岁攀枝花苏铁迎新生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8-1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人类文明,自古沿江河而生。新时代,金沙江畔,新的生态文明故事正在上演。

  攀枝花苏铁,一种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大熊猫、恐龙化石并称为“巴蜀三宝”。依靠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攀枝花苏铁避开第四纪冰川威胁而孑遗至今。

  在攀枝花,人们都知道,要看苏铁得去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我国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

  “错过了恐龙,别再错过攀枝花苏铁”,保护区门口竖立着这样一块标语牌。

  是的,谈到苏铁,人们常常会提及恐龙。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迄今为止有大约3亿年的历史,侏罗纪时期它们与恐龙一同称霸地球,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立秋启,草木结实。进入8月,攀枝花苏铁种子逐渐成熟,在羽状的苏铁叶子环绕下,上百颗橘红色的种子簇拥在凤尾般的大孢子叶片下,犹如凤凰抱蛋。

  但“凤凰抱蛋”的景观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形成。攀枝花苏铁为雌雄异株,雌株和雄株生长有一定距离,并且雄花盛开略早于雌花,导致其在自然界中结种率很低。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保护区保护中心对科普区内的攀枝花苏铁进行人工授粉。历经多年,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余株,增加至现在的38.5万余株,同时人工繁育的攀枝花苏铁达6万余株。

  攀枝花苏铁的保育,需要热爱与敬畏。

  杨永琼是保护中心的元老,用25年时间繁育出一株茎高20厘米左右的攀枝花苏铁。“它是我们人工繁育的第一批攀枝花苏铁之一,苏铁在野外每年仅生长1到2毫米。”杨永琼说,苏铁繁育工作枯燥但有成就感。“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短短的25年又算得了什么!”

  李斌,则是保护中心的“萌新”,到岗刚满3个月,已走遍保护区的每个角落。他最长的巡护路线有15公里,正常情况下需步行八九个小时。“看,这棵苏铁已有上千年树龄,是不是很神奇。”行走在山林间,李斌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这些苏铁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科研工作者眼中的宝藏,它们身上携带着远古时代的遗传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生物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预见未来。”保护中心科研开发科工程师向镜如这样认识苏铁保护的意义。

  “很多人好奇,苏铁的科研价值在哪儿?举个例子,研究发现攀枝花苏铁基因组中有一种细胞毒素蛋白基因,可以有效抵御部分害虫,目前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成功应用于棉花,达到了很好的杀虫效果。”向镜如感慨,在攀枝花苏铁身上还有许多谜团等待揭开。

  当结束一天巡山的李斌走出保护区,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正消失在天际,他身后那片长满攀枝花苏铁的密林,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它们曾见证亿万年地球的岁月沧桑,也正在书写新时代美丽四川的故事。(原载8月13日《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审核: 雷雨阳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