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民族融合的缤纷图卷
仁和区高质量助推攀枝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7-24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内的景观小品和民族文化长廊。
仁和区位居四川“南大门”,是出川入滇的桥头堡,地处藏羌彝民族走廊重要节点,17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居着汉、彝、苗、回、傈僳等39个民族,全区共计28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18.2%,民族乡镇、民族村比例均超过1/3。
近年来,仁和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来抓,探索出一条富有散居地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融合共建,构筑精神家园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旁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放眼望去,绿意盎然,鲜花簇拥。自4月初开始建设,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打造,主题公园正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学习。
“攀枝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题公园的建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宣传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情感的好地方。这里的环境很好,是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肖力,对新开放的公园赞不绝口。
仁和区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说:“经过两个多月精心打造,这里成为了集文化展示、市民休闲和游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更成为展示仁和区民族团结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的重要窗口。”
主题公园的打造是仁和区积极推动民族团结的缩影。在新时代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仁和区不断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为民族团结进步强基固本。
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仁和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五大平台”“三个一”机制,形成的姊妹节、吆山节、荷花节、泼水节等一系列乡村民族品牌节庆活动,将民族品牌文化活动融入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农文旅”融合品牌化、全域化发展,推动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同时,仁和区还创新建立 “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联动共创模式,通过与金沙江流域十余个县(市、区)等地区缔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旅游产业发展联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联盟等形式,共同搭建“三项计划”载体和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同步发展,丰富交往形式
节奏明快的鼓点、敏捷矫健的舞姿、充满民族特色的服饰……暑假前,在仁和区平地镇中心校,仁和区平地镇中心校副校长、音乐教师张茂丽每天都会站在操场上看同学们跳舞。
张茂丽不仅是一名师者,她还是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的“火炬手”。1999年,19岁的张茂丽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迤布苦,响应“一师一校”政策,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彼时,看着简陋的学校和朴实的学生们,这个彝家女子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下定了坚守的决心。她说:“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我觉得再远的深山,只要有学校,就应该有朗朗书声。”
2005年,张茂丽到平地镇中心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那时,当地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于是,张茂丽萌发了“拯救传承民俗文化”的念头。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依托当地校本课程开发,张茂丽将当地民族文化中的歌舞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现在,神秘古朴的谈经古乐、狂放不羁的羊皮鼓舞,这两样当地民族文化的瑰宝,已经完美的融入在了平地镇中心校的日常教学中。除了创作的羊皮鼓舞课间操以外,自2009年探索谈经古乐与羊皮鼓舞以来,平地镇中心校排练的《火红的彝家寨》《彝风鼓韵》等优秀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项。
在仁和区,还有千千万万个张茂丽在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仁和区积极培育民族艺术家和文化传承人,建立了一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贯通的民族文化人才培养路径,挖掘“羊皮鼓舞”“谈经古乐”“板凳龙”、苴却砚雕等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以非遗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让全区各族群众在共享共乐中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行走在仁和区的街头巷尾,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39个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了民族团结新画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车东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