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App,便可在家中轻松给上百亩的田地浇水;植保无人机可用于喷施叶面肥;应用水库监测器,根据水库储水情况安排村民错峰用水——
新质生产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涌动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3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仁和区中坝乡中坝村五彩水稻美“出圈”。 

  盛夏时节,从金沙江畔到岩神山下,行走在仁和区的乡野田间,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场景交替映入眼帘,呈现出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传统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突出表现为,通过先进生产力带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传统种植业的提升增效、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眼下,在仁和区福田镇4000余亩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内,一簇簇水稻秧苗正拔节生长,荡漾起无限生机。在隆隆机器声和忙碌身影中,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正成为田野里新的风景。

  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原先福田镇境内的500余块小田整合成200余块大田,并配套4.5公里田间生产道路、8.8公里排灌沟渠等,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宜机化”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投用后,福田镇顺势推广稻菜轮作发展模式,在实现玉米、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一季豌豆种植,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玉米+水稻+豌豆”一年三季轮作,增产增效。

  大数据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翅膀

  大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征之一。从这一视角,能够清晰感知来自土地生产一线的汹涌脉动和澎湃动力。

  “打开手机App,便可在家中轻松给上百亩的田地浇水。”过去看来天方夜谭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出现在仁和区的田间地头。

  今年4月,啊喇彝族乡建成投用智慧农业数字系统。农民只需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对600余亩农田的全域监控、水肥控制、虫情监测……

  “以前这两天是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到地里观察至少两次,保证水稻灌溉充分。”村民罗新洪介绍,现在,如果发现稻田缺水,只需点开水肥一体化系统,就能为稻田灌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包含各类不同功能的模块,如气象监测仪24小时监测温、湿度变化,通过平台分析数据,对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预判”;水库监测器通过安装在各水库的“探头”,将储水量回传系统平台,管理人员根据储水情况安排村民错峰用水。

  农业机械化赋能果园管理

  芒果是仁和区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高效、高质和绿色逐渐成为了这一产业的特征。近日,记者走进攀西芒果第一村——混撒拉村,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化设备为芒果产业带来了太多惊喜。

  例如,植保无人机可用于喷施叶面肥等。果林间安装的轨道运输机,无需人员跟车操纵,在终点设置了自动停车装置,很大程度节约了肥料、农机具和果实运输的人力与财力成本。小型果园开沟机可以开沟、施肥,更换相关装置后,还可进行回填、除草和旋耕作业。在果树上装置的是新型芒果支撑架,主要功能是通风、透光,减少因枝条摩擦引起的病虫害,在果实成熟期固定果实、支撑枝条、控制树型。

  还有依托月处理量45吨的生态循环塔,曾经的枯枝败叶摇身一变,成了绿色有机肥,为芒果产业供给,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目的,形成了芒果林下的“绿色生产力”。

  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现在,仁和区农业现代化实现加快推动农业产能、效率、方式、效益颠覆性变革,引领农业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由“大” 的时期迈向“强”的阶段。可以预见,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驱动下,农业生产的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未来农业还有广阔的空间。(蒲茂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文/图)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