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张茂丽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60

  夏树苍翠,蝉声阵阵。

  7月3日,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暑期虽然来临,但教师办公楼依然有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副校长、音乐教师张茂丽是其中一员。

  张茂丽在仁和区平地镇中心校躬耕近二十年,致力于俚颇彝族民俗文化开发与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四川省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和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不可磨灭的民族烙印

  1999年,19岁的张茂丽响应“一师一校”政策,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迤布苦,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彼时,一位老师,一所学校,3个年级,9名学生。颠了不知多少里路,转了不知多少个弯,到学校时,看着简陋的学校和朴实的学生们,这一夜,张茂丽未曾闭眼。

  艰苦的条件并没能磨灭这个彝家女子心中的“教师梦”,反而让她看到了大山深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她在心中下定了坚守的决心。“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使命感,我觉得再远的深山,只要有学校,就应该有朗朗书声。”张茂丽说。

  2005年,张茂丽到平地镇中心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当时,俚颇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于是,张茂丽萌发了“抢救传承俚颇民俗文化”的念头。她说:“我从小生长在迤沙拉,这里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特别是到节庆的时候,它歌舞狂欢的场面,是我一生不可磨灭的民族烙印。”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此后,依托当地校本课程开发,张茂丽将俚颇文化中的歌舞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张茂丽还将红色教育融入到合唱、器乐、表演等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感受峥嵘岁月。

  如今,神秘古朴的谈经古乐、狂放不羁的羊皮鼓舞,已完美融入平地镇中心校的日常教学中,学校排练的《火红的彝家寨》《彝风鼓韵》等优秀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项。

  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影响着学校每一个人。“学校里,从校长到教师,从食堂炒菜的师傅到校门口站岗的保安,不会一两种乐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平地镇中心学校的。”张茂丽对记者说道。

  越走越远的“民俗之路”

  气质和善,温文尔雅,脸上笑意盈盈是张茂丽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奋斗二十余年的党员教师,她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最让她有成就感的事,还是离不开学生。

  由张茂丽带领的学生乐团从2015年第一次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教育艺术节活动至今,其作品每年都取得了一等奖。现在,平地镇中心校的谈经古乐社团活动已经从平地镇中心学校扩展到其他教育集团的学校,形成了与文化传承相关的教育机制——针对才艺突出的学生,可以实行降分特招或定向招生的模式。“孩子们走出去的渠道更宽了,我觉得很有意义。”

  不仅拓宽了学生“成才的大路”,张茂丽的教学能力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幼儿园大二班前来学习先进经验的蒋兴琼老师说:“她在音乐教育中给我们提的指导意见非常有用,而且课堂氛围很好,小朋友们都喜欢上她的课。”

  从花季少女到不惑之年,张茂丽用青春、奉献和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现在,张茂丽正在研究推动谈经古乐社团发展的路径,她不断搜集案例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分析研究,还要与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相互探讨并分享经验。谈起未来的计划,她说:“今年是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出成效出经验之年,我会继续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承好传统文化,推动攀枝花教育高质量发展。”(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审核: 孙昕   责任编辑: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