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门口:地企“三联”同心筑共富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6-20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地企共建打造的河门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共富薪空间。

   本报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吴雨儒 李前杰文/图)近期降雨频繁,为守护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区河门口街道联合攀钢矿业石灰石矿分公司劝导生产红线范围内的C级自建房居民李崇云搬离至安全住所,并协助解决搬离中的实际困难。李崇云说:“感谢社区和企业的关心挂念,这次搬离帮助我们跑前跑后,很感谢。”目前,街道联合企业开展常态化巡查生产红线范围内的C、D级自建房,并签定联防联控协议书,企业义务提供大型应急救援设备21台。

   河门口街道昔日有着“好耍不过河门口”的美誉,辖区内有渡口水泥厂、河门口发电厂、攀钢石灰石矿这“两厂一矿”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挑战。老工业区的转型并非易事,针对辖区“三小三多”的特点——经济体量小但三线文旅资源多、人口总量小但老年群体和困难群体多(60岁以上人口占比45%、低收入群体占比60%)、城市规模小但基层治理难点多,河门口街道积极推动区域地企联建、地企联助、地企联治“三联”工作,辖区企业深化地企联动,勇担社会责任,以地企一心“小整合”撬动转型共富“大格局”。

   地企联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门口街道与企业共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依托企业闲置场地打造“一间一坊一基地”的“共富薪空间”,去年至今已推动共富就业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200余人次;共富工坊拓展石头画等6个体验项目;直播间拓宽销售渠道,社区经济发展更具“烟火气”。“共富薪空间”等七条“共富微路径”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度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全市“十佳微改革案例”。整合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攀枝花西区分公司6处闲置资产,盘活资源、统筹规划,打造共同富裕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社联动”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养老服务综合体和休闲广场等阵地。同时,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9处,推动辖区适老化改造7处,打造宜居社区人居环境。“我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偶尔在家陪母亲,她腿脚又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就有小广场、小草坪和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年活动中心,她每天出门就可以和邻居们聊聊天、活动活动身体,我也放心很多。”带着母亲散步的居民袁丽华说。

   地企联助,优化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自“三供一业”工作开展以来,为了保障辖区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攀枝花西区分公司提供闲置资产,供物业公司设立“面对面”服务站点,方便居民及时反馈公共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维修、小区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等业务,让物业服务更透明、亲民;号召工作人员积极加入物业管理委员会,退休职工组织成立“水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对移交中权责未明确部分开展断长补短服务,支持社区党组织对标“四有准物业”服务。“现在辖区环境越来越干净了,走在路上心情更好,感觉生活都变美了。”家住电厂山下小区的居民林菊华笑着说。

   地企联治,加强退休人员认同感与归属感。面对企业退休党员管理工作新变化、内退职工新期待,街道与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攀枝花西区分公司坚持党的领导,有效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搭建志愿服务站点,充分发挥退休党员、职工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班子、网格管理员、楼栋小组长,发挥其在小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3支,在矛盾纠纷调解、小区环境清扫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基层城市社区治理中服务100余次;根据内退职工的就业需求、技能专长,街道与辖区企业联合开展专题培训和就业现场招聘23期。“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党员,生活在河门口,让我有了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华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攀枝花西区分公司的退休职工刘兴标说。

   细看去年以来的“成绩单”,金凯达贸易有限公司为攀枝花市慈善会·河门口社区慈善共富基金捐款5万元,助力帮扶救助;攀钢矿业石灰石矿分公司助力街道完成20户自建房居民搬迁,维修边坡隐患道路50余米,解决辖区安全隐患;市公交三公司协助将原201路公交调度室改建成便民停车场,方便居民生活出行……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卫生整治、应急救援、帮老助残等方面,深化共建、勇担责任、提升服务的例子比比皆是。

   河门口街道有关负责人称,通过地企联建、联助、联治,街道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路。

审核: 丁傑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