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人尽其用、才尽其能——破解“进城之困”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6-19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何成美在工位前缫丝。

  一座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既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

  近年来,攀枝花全力推动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推动城乡就业、创业空间活跃流动,催生了每年约9万农村户籍人口进城务工创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如何更加精准地促进人岗供需对接,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市人尽其用、才尽其能,关乎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成效。

  进城 生活更有“颜色”

  39岁的盐边县永兴镇新胜村村民何成美、45岁的米易县丙谷镇牛棚村村民苏礼祝,因为家里土地不多,在6年前分别成为盐边县中丝天成公司缫丝车间、米易县一枝山工业园区东方钛业公司化验车间的工人,她们各自的丈夫都在家里操持农田和照顾父母。

  近年来,全市每年数以百计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运生产项目,给“何成美、苏礼祝”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何成美的儿子在市里一所技校就读,苏礼祝的小儿子则在米易县城读中学,孩子长大了用钱的地方多,每月按时发放的工资, 让家里用钱松活了不少。更让她们安心的,是每月按时缴纳的社保、医保,以后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拿到退休工资。

  拥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何成美的同事肖永芳。几年前,肖永芳的丈夫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几乎掏空了家底,好在她每月有一笔固定的工资收入,能够承担3个女儿在县城读书的生活学杂费。

  15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的胡进伟,这些年跑遍了全国各地。13年前,他在炳草岗一家盐边菜餐厅里专心当起了厨师,2015年,他在临亚小区按揭购买了一套130平米的二手房,孩子就近在市第四小学读书,父母也随时能来城里住上一段时间。胡进伟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做得最骄傲的事情。目前,餐厅效益好,胡进伟还有2年就能还清按揭款,他把这归结为攀枝花城市发展带来的好日子。

  现实 人才供需脱节

  城市日益繁荣发展,为攀枝花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来了致富机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也必须得到重视。

  据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调查数据显示,攀枝花市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7成以上,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就业选择范围局限性较大。记者从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了解到,截至2024年4月,全市转移就业劳动力8.44万人,岗位稳定、工资相对较高的工业企业转移就业人员,仅占总数的26.06%,而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三产服务业,则占总数的59.47%。

  在市场调节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人找岗”,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企业“岗选人”之间,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脱节。

  米易县安宁铁钛、盐边龙佰集团等上市公司,是攀枝花钒钛产业的龙头企业,在采矿、选矿、钒钛制品等领域的版图逐年扩大,用工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一些企业甚至将用工下限放宽至“年龄43岁以下、初中文化”。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专员向记者表示,每年多次参加市县举办的招聘会,因为公司待遇好,围桌咨询的务工人员上百人,合适的人却寥寥。去年其所在公司招聘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技工类人员57人,仅5人到岗。

  努力 多措并举解题

  2023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开局起步,市级相关部门与县区将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突出位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定了持续“以劳务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以多层次技能培训为抓手,促进农民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目标,当年约3000人次农村劳动力参加了劳务品牌培训。

  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多家在攀枝花各区县落地、建成、投运的工业项目得到了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包括社保及岗位补贴、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了企业对员工全流程全覆盖培训。

  高中毕业、在盐边龙佰集团已工作10年以上的农民工罗兴龙,如今是公司一线岗位上出色的焊工技师。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本领都是在企业里边学习边实践获得的,公司这几年一个季度就组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还建起了专门的培训学校,从攀枝花学院及云南昆明等高校邀请老师开课讲授采矿、选矿等方面的最新工艺及专业技术,并推行以老带新技术传承,他本人已经带出了14个徒弟。

  盐边、米易、仁和等县区结合企业用工实际,在保障普通技术岗位人才供给存量的同时,优化调整培训科目,开展“专精特新”式技能培训,实施装载机、挖掘机等企业及建设项目需求较大的技能人才培训。

  23岁的米易青年张浩曾经在市区的餐厅当服务生,去年他参加了所在县举办的18天专项挖机培训并取得了操作证,很快从县内到市区、再到临近区县工地成功应聘,如今工资已突破6000元。

  市内不少教育机构也启动了以“发展技能、服务社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服务,位于攀枝花大道南段的一家商贸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校方负责人告诉记者,突出“教中学、练中学、做中学、学中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今年该校的招生名额扩大到了1950人。

  就在6月份,来自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的33岁村民杨志强在炳三区金海世纪城的修脚店开业了,这是他和伙伴们在攀枝花市区开的第10家门店,几年前参加县里开展的培训班,让他和20多个小伙伴谋生了创业想法,专门去武汉系统学习了修脚,如今回头客越来越多。

  让有质量的农村劳动力兴村、富余劳动力进城,为广袤的城乡腾挪出更加舒展的空间,攀枝花一直都在努力!(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李媛 程礼攀 张建玲 文/图)

审核: 丁傑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