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140号提案答复的函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07-25 来源:中共攀枝花市委目标绩效办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XXX委员:
根据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攀枝花教育医疗高地 吸引“中圈”人口集聚的提案》(第14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的建议
(一)关于利用部分棚改腾空地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巩固教育、医疗高地问题。炳草岗区域有包括市二小、市三中在内的历史悠久、办学质量高的多所优质学校。因建市初期“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因,这些旧城棚改区学校办学条件与优质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确需增加用地,提升办学发展空间,涉及国土空间规划,故增加学校用地还需要统筹安排。
(二)关于将原市公安局地块、红星街地块、望江街部分区域纳入市二小招生范围问题。市二小集团现有炳草岗校区和龙珠校区两个校区。炳草岗校区设计办学规模36个班1620人,现有39个班1933人,在现有招生范围下,在校学生数已远超学校设计办学规模,已无空余学位接收其他片区学生。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的划分要根据辖区适龄儿童情况和教育资源情况统筹安排,确保不出现大班额、大校额。
(三)合理调整学校规划布局,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问题。炳四区小学、初中及公办幼儿园正在加快建设、钒钛高新区渡仁片区(花城新区)已建成投入使用1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正在加快建设。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市新区学校建设,深化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提高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市委市政府稳人增人决策部署贡献教育力量。
二、关于加快打造区域健康医疗中心的建议
(一)工作情况。
1.全力推进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建设。构建起以市中心医院、攀钢集团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8家二级医院为支撑单位,65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纵向医联体,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疗联合体达到100%。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8个,市级重点专科93个,在建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眼科、骨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疗服务水平跻身市(州)先进行列。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后团队工作站1个,与阜外医院、北京301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华西医院、华西第二人民医院等15家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大理大学等4家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
2.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四川省治未病中心攀西分中心能开展52项治未病项目。健全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体系,90%的综合医院康复科能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加大中药制剂能力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研发的70种中药制剂及协定方进入临床使用,4种制剂纳入全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目录调剂使用。
3.深入推进医养康养服务融合。攀枝花市被纳入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成首批市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8家,获评“中国西部十大旅游康养目的地”,入选“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一是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全市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已有60对。市卫生健康委联动市民政局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已审批医养结合机构9家,3家政府办三级医疗机构增加养老服务职能,4家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养老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现有公办养老机构29家,民办养老机构33家。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市卫健委给予医养结合机构每床每月100—300元的运营补助、每床1-2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市民政局投资770万元对敬老院实施升级改造,提升失能特困人员照护能力,全市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33家,床位近4000张。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引导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家康养学院加强对康复、护理、老年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医养结合业务骨干人才职业培训累计3000余人次。不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竞赛活动,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出台《攀枝花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从业补贴办法(试行)》,为150余名养老护理员发放补贴180余万元。
4.协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米易县、盐边县持续开展国家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建成医共体3个,仁和区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医院。在我市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按规定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31个,创建5个省级“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探索开展家庭医生医保付费签约服务包,共有偿签约8692人。持续巩固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成效,两项改革累计让利群众9亿余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设高质量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推进医疗“高、精、尖、优”和差异化发展,持续深化与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专家合作平台,举办一批高水平区域学术会议,持续深化区域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国家、省、市、县学科梯队建设,力争新增1—2个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2—3个成效明显的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开展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力争在全省取得领先。加强妇幼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出生缺陷三级防治工程实施,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
2.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细化中医药强市任务,健全考核协作机制,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推进四川省中医医疗区域中心、治未病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全面完成中医医院巡查工作,通过重点专科建设、基层中医馆打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医药服务提档升级。
3.推进医养康养协同发展。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等系列活动,完成6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安宁疗护服务按床日标准付费工作。开展市、县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启动实施银龄健康工程。为全市18.2万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为 1.44万失能老年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第二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医药健康产业和医疗康养服务业。
4.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调整后的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力。推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落地落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和拨付。以县(区)为单位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医签约服务内涵。
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工作情况。近年来,攀枝花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各项改革任务,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受到社会和上级的肯定。市场准入“自公告”预服务制度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位居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第49位,“人力资源聚集十六条政策”发布引爆全网宣传,在全国率先推出“发放二、三孩育儿补贴金”的举措引发全网传播、全民热议。
1.持续规范优化审批服务行为。一是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印发《2020年度攀枝花市行政权力事项动态调整清单》,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17项,其中:新增51项,取消32项,变更26项,暂停8项。二是进一步规范县(区)、乡镇审批服务项目。梳理完成县级行政审批局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权力事项194项,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权力事项834项,已报省上批复。印发《关于规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的通知》,实现“一乡一单”。三是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印发《攀枝花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发布我市首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共计78项。
2.持续优化投资和工程项目审批。一是优化办税服务。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全市统一的税费服务支持中心,建成全省唯一市州局智能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在线咨询、热线接听、办税辅导等服务。二是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将工程项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7项压减至65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0多天压缩至90天以内。将人防、消防、技术性审查统一纳入到施工图审查环节,联合审图率达100%。三是推行同步办理机制。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审批时限压缩为25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
3.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将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中的191项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自公告”预服务制度。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市场主体服务需求精准收集快速响应机制,将证照办理由窗口受理、审核阶段向企业群众申请准备阶段拓展、延伸,并与行政审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营商通”等审批服务高效衔接,变“坐等上门申请审批”为“主动对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企业群众创业经营简手续、降成本、提速度,打造更有温度、更有速度的政务服务。目前,市场监管23大类218项行政审批事项已实现“自公告”预服务。
4.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一是畅通评价渠道,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搭建政务服务满意度“即办即评”评价系统,开通现场、电话、网络等咨询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投诉三级反馈通报机制,接受企业群众监督。二是将54条各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入12345热线平台,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便民高效、一号对外”的民生政务服务新模式。
5.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以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将人才的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探索建立经济贡献与奖励补贴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发放人才奖补5000余万元。二是以要素保障加速成果转换,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人贷、创业险等金融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100余亿元授信支撑。三是以优质服务增强人才黏性,拓展“攀枝花英才卡”15项服务内容,建成人才公寓418套,为30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父母养老、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围绕全面落实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阳光政务行动”,助力“项目攻坚突破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项目服务质量。
1.大力推进“送政策上门”工作。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梳理我市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政策知晓面,加快推进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深入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加快推进综窗改革,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8月底前完成市、县(区)两级的无差别综合窗口设置、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健全“综合窗口”工作联系和问题反馈机制,拓宽“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范围,实现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联办通办,完成3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和“一件事”纳入全科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办理。
3.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聚焦“阳光政务”品牌提升,深化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梳理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围绕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选出试点项目,推行重大项目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平台作用,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梳理形成贴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审批流程,确保重大项目审批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四、关于吸引人力资源聚集工作情况
(一)工作情况。
1.在加强与周边地区人社部门合作方面,我市已分别与凉山州,重庆綦江、大足,云南丽江、楚雄等签订了人社工作合作协议,并进一步联合制定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重点任务》《人才工作协同发展》等工作方案,着力在联合开展人才招引、人才资源共享、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人力资源市场协同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就业创业、人力资源开发、技能人才培育等领域协同发展,牢固建立区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方位合作机制。
2.在吸引劳动力来攀就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容量。打造“职在花城、就有未来”就业品牌,2021年开展流动招聘、“夜市”招聘、网络“微招聘”等公共招聘活动131场(期),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3023个。二是联合开展招聘活动,吸引周边地区人力资源。与“中圈”地区构建人力资源联盟,赴云南、凉山联合开展线下招聘活动4场,组织百余家企业提供2515个需求岗位,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线上,在攀西人才网专门开设了川西南滇西北—“中圈层”公共招聘专栏,搭建与凉山、云南等地的网络招聘平台,长期联合开展线上招聘。期间还与重庆大足、资阳、内江、遂宁等地联合开展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线上招聘活动。三是引导考生转变思维,搭建企业就业绿色通道。收集整理2022年全市45家企业600余个优质岗位需求,为来攀参加2021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未进入体检的4267名考生发送就业邀请短信(附岗位需求链接),搭建渠道、邀请有意愿来攀就业的考生到我市企业就业。四是发挥高校机构优势,输送人力资源来攀就业。面向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7个,其中市外高校5所(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川北医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搭建周边地区高校毕业生来攀就业渠道。在浙江伟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人才(劳务协作)工作站,加大与凉山州等周边地区的劳务输入协作。
3.在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稳留人才方面,一是去年我市出台“十六条”就业奖补实施细则,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分别对企业吸纳就业、机构服务就业、个人来攀就业创业予以奖补,突出政策比较优势,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学生留攀人数同比增加10%,外地来攀就业人数同比增加20%。此外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8亿元、同比增长100%,扶持创业人数1403人,带动吸纳就业3018人。二是开设人才综合服务专窗,整合10个市级部门18项服务;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专窗,整合8个市级部门20余项服务,由人社部门统一受理、代办跑腿,实现服务事项人才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来攀人员切实提供优质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立健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携手“中圈”地区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区域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内容,畅通人力资源流动通道,重点加强与凉山、楚雄、丽江等地的劳务开发合作,促进“中圈”地区劳动力向攀枝花转移。在市外高校、职业院校新设一批人才工作站,增添人力资源招引平台。落实“十六条”政策措施,及时兑现来攀人才就业奖补。拓展人才综合服务专窗服务事项,加强部门间协调,缩短事项办理时限,提升人才满意度。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围绕产业扩大人力资源市场容量,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多元化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精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提高就业招聘、就业帮扶、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工作质效。用好公共实训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园、扶贫车间等平台载体,吸纳更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
感谢您对我市人力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