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 本报记者 李刚 文/图
今年,是仁和区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为此,仁和区把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任务,瞄准最贫困村、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问题,立足于“早”,落脚于“实”,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嘹亮号角,营造出“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决胜态势。
目标早制定
根据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分解下达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减贫目标任务的通知》下达的减贫目标任务,2018年仁和区目标任务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同德镇双河村、中坝乡大纸房村2个省级贫困村退出、546户1713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持续做好2014年-2017年已脱贫的 2044户7395名贫困人口和已退出的8个贫困村的巩固提升和后续帮扶工作。
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区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今年,仁和区利用全区各种重点工作会议,早明确目标,早安排部署,出台和健全完善2018年各项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清单,积极与全区有减贫任务的乡镇和相关单位(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会议部署,对照“一低五有、一超六有”全面梳理制定摘帽村“一村一规划”和贫困户“一户一策”。
责任早明确
今年9月30日前,通过完成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实现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绝对低于2%;稳步推进“龙头企业+贫困村”“光伏+贫困村”“专合组织+贫困村”等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实现人均集体经济收入3元以上;实施区、乡、村道路新建、改造、提升和产业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因地制宜规划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力确保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建设需求……
今年,仁和区在贫困发生率、集体经济收入、通村硬化路、村卫生室、通讯网络“双四好”创建等7个节点制定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同德镇双河村、中坝乡大纸房村2个省级贫困村退出工作。
脱贫攻坚中,仁和区将继续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服务民生、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制定《仁和区脱贫攻坚2018年度工作要点》《仁和区2018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将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目标任务数量、项目资金安排,全力确保22个专项齐头并进,项目推进到位、资金落实到位;针对今年减贫人口目标,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脱贫退出再精准,提高扶贫脱贫精准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工作早部署
有了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落实。仁和区围绕“横下一条心,打赢攻坚战,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一工作中心,按照“统筹兼顾、均衡着力”的工作要求,全面铺开、重点打造,做到已退、未退两种类别同帮同扶。
按照时间节点,仁和区提出,3月底前,辖区医疗、教育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五保低保应保尽保;5月底前,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施到位,贫困户、贫困村产业发展推进到位;8月底前,2个未退村卫生室、文化室全面达标并持续发挥功能;9月底前,需要改造的农村危房全面完工,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建设全面完工,无集体经济贫困村全面达标,已达标集体经济持续增效。大力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提升2014年至2017年退出村和人口的脱贫质量。
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和缺啥补啥的原则,仁和区还将对照2018年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已退出的8个贫困村、已脱贫的7395名贫困人口同步达到2018年脱贫退出标准。同时,重点做好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确保非贫困人口同步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认可、全满意。
督查早落实
围绕10大方面54种问题表现,认真查摆问题、强化督查整改,集中解决全区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仁和区将全面落实《攀枝花市仁和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乡(镇)、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盯住关键要害,及时细化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动员部署,强化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建立完善举报追查、通报曝光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切实纠正一批一般性作风问题,整治一批突出作风问题,查处一批违纪违法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要将工作推进与专项治理有机结合,坚决防止“一拨做工作、另一拨抓治理”的“两张皮”现象,做到在工作中具体治理,在治理中高效工作。
同时,加大精细化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责任清单,创新实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月通报制度和季度督查制度,坚持用制度落实倒逼责任落实,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并强化执行对各乡镇、村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帮扶单位、工作队的监督和考核,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追责问责,集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大力抓好作风建设,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扶贫资金审计、稽察,严处扶贫领域“微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廉洁扶贫、阳光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