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西番村“三举措”助力脱贫民族团结进步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市扶贫开发局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西番村彝家村寨地处二半山区,高海拔、多山地,基础条件滞后,产业发展薄弱,为省定贫困村,2018年以来,西番村不仅成功脱贫“摘帽”,还被评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主要做法:(1)强化自治管理。以创建“四好村”为契机,制定“村规民约”,规定礼金最高数额及办席桌数,组建村务党务财务监督会、邻里互助会、红白理事会“三会”,配齐党风政风民风监督员、乡村及农房建设监督员、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员、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思想文化宣传员“五员”,开展“七个好”评选活动,引导和规范文明礼仪村风。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项目争取、公益投工投劳及上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村寨的基础设施。目前,全村人畜饮水、用电和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000亩,村内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各社道路全线贯通。(2)狠抓产业发展。由西番村支部委员会、米易县西番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苏儿莫地养殖专业合作社和51户贫困户整合产业扶贫资金294.43万元,建成以养殖销售美姑黑山羊为主的苏儿莫地养殖小区,并由公司负责技术和市场营销,村支部和合作社参与管理,形成“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同时,通过试种、改良和引进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烤烟、青花椒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完成首次入股分红,实现“公司基地 +村集体+贫困群众”三方共赢,成功创建2000亩核桃产业示范基地、1898亩烤烟生产基地,种植核桃6000亩、樱桃400亩、青花椒230亩。(3)重视文化传承。建成西番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集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广播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搭建彝家舞台、彝家绘画长廊及文化活动场地,并将彝族特色文化纳入村党组织学习和镇村(社区)干部培训内容,通过“民族讲堂”、手机短信、花香普威微信公众号、一页纸讲政策等方式开展彝族文化学习。同时,培育以传承彝族文化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彝族特色的餐饮、工艺服饰、歌舞、器皿、土司及毕摩文化,常态化开展彝族火把节。目前,已发布微信公众号民族刊物20期,开展“一页纸”民族讲堂6期、每周干部讲坛6期,开展村(社区)互动学习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