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攻坚行动 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8-07-03 来源:系统管理组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7月2日,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我国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重点实施六大攻坚行动,为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提供健康保障。
——实施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给予倾斜救助,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大病、长期慢性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三年攻坚行动。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到202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
——实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压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责任,提高帮扶成效。
——实施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
——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卫生健康领域政策优先供给、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支持、资源优先提供、社会力量优先对接深度贫困地区。
据了解,实施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核实需救治的849万贫困人口中,已有804万人入院治疗或享受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近95%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倾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政策,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推动建立贫困人口补充保障机制,对贫困人口采取特殊医疗保障措施。
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显示,2017年全国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平均为16%,个人负担进一步减轻。组织全国96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并通过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规划、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疾病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另悉,2015年以来,四川坚持将健康扶贫作为卫生计生“重中之重”,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5年底的184万下降至2017年底的75万,贫困地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健康扶贫取得良好成效。(四川日报记者 左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