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红宝苗族彝族乡26户117名贫困村民精准脱贫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01-09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市中心医院党委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旗帜鲜明地抓落实,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在凉山州的木里县和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送去了不尽的福祉。
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授予市中心医院“2017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跨区域援建木里县医院
实现人力、物力、管理、技术“四位一体”帮扶
市委书记贾瑞云在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时曾说:“万水千山不忘来时的路,千辛万苦要为人民服务。”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对口帮扶木里,实施精准扶贫,这是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深化区域协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壮举。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精神,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木里的行业重任。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明确提出,要把对口支援木里,作为医院当前及今后一项重点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明晰思路,创新方法,精准支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保障支援木里工作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提升木里县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这是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对口帮扶的奋斗目标。
为此,2017年初,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专门调整了对口支援木里工作领导小组。
异地帮扶需要大爱,更需要见真功。
近年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着力改善木里县医院基础设施配置,提高诊疗水平。在帮助改进木里县医院已有的硬件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主动出资为木里县医院配置价值150万元的美国进口、国际品牌GE公司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捐赠牙科综合治疗椅一台,建成远程影像会诊系统,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同时,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努力推进木里县医院的规范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工作效率。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每年派出多批专家队伍,针对木里县医院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援助,派驻业务骨干担任木里县医院副院长,从制度管理、人员管理、临床质量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有效措施和意见,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如今,已帮助木里县医院建立和完善医护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医院等级创建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派出临床科室专家帮助创建重点学科、指导三级查房制度、规范病历书写等;同时还将自己的等级评审的经验与之分享,进行全院范围的演练,查漏补缺,提高医院统一协作、有序配合的综合能力。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还积极选派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才到木里县医院实地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截至2018年底,市中心医院共派出11批次共计65名医务人员支援木里县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全年贯穿支援;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范、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式,提高对方的科室管理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素质、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增强医疗服务水平。
2017年3月,追赶着新春的脚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带着心内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影像科、医保科等部门20余人的医疗专家和管理骨干从阳光朗照、鸟语花香的攀枝花来到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木里,倾听县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的发展思路。双方一致认为,大力发展外科和麻醉科、快速提升妇女儿童疾病的诊疗水平是当务之急,并针对木里县医院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精细化的帮扶方案。随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选派妇产科、儿科支援木里县医院妇儿科建设,帮助木里县医院成立了新生儿科,并帮助木里县医院建立重症医学科、血透室。2017年7月,相关院领导带队再次进入木里,对帮扶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导,确保帮扶不走样。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仅2018年一年就接受木里县医院内、外、妇、儿科共计9名医务人员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的专业培训。为保障进修人员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所需技术和理念带回受援单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严格落实导师制,明确以副高职称以上的有丰富带教经验的医务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原则上以“一带一”的方式带教,结合专业和需求设计带教方案。培训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免费为木里县医院的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提供住宿,按照《四川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工作方案》要求,为参加培训医师发放生活补助。
杨益,是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一名主治医生,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2017年3月,他被纳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其中一员。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医院下乡的第2个月,在常规查房中,了解到藏族同胞棒嘎的病情:因子宫附件固定考虑盆腔粘连重,当即建议棒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棒嘎家住木里藏族县唐央乡格若村,她从村上到木里县城,需要坐1天的摩托车到乡上,再换乘乡上的汽车1个小时左右到木里县,路途遥远,路程艰辛。因患者经济条件差,负担重,又几乎不通汉语,患者及家属商量后,向木里藏族自治县医院提出放弃治疗。
杨益说,患者盆腔脓肿,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加重出现败血症,有生命危险;如果治疗及时,痊愈的几率很大。作为一名医生,不能眼睁睁看到原本可以挽回的生命,就因为放弃治疗而无法挽回。于是,他果断地找来藏汉翻译,耐心地对患者及其家属就病情和治疗进行详细沟通,希望棒嘎不要放弃治疗。
经过沟通,棒嘎于2017年4月12日来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当天,妇产科王以锋主任手术已排满,考虑到棒嘎的特殊情况,决定加班为棒嘎急诊手术。在王以锋主任和其他医护人员4个多小时的努力下,棒嘎的手术顺利完成。但家境贫困的棒嘎一家却无力承担继续治疗的费用,术后不久就打算回家修养。
了解此情况后,杨益与护士长商量,组织科室为棒嘎捐款进行临时救助,鼓励她继续坚持治疗。当科室主任、护士长将全科医护人员饱含爱心的捐款送到棒嘎手中时,对汉语文字一窍不通的棒嘎热泪盈眶,做了一个“吉祥如意”手势,感动在场人员。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随着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持续选派普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儿科的骨干医生前往木里县医院支援当地医疗卫生建设,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的众多空白:指导开展小儿疝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腹腔探查术;腹腔镜下右输卵管切除术+绝育术;小儿骶管阻滞、硬膜外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新生儿气管插管;维生素E按摩硬肿处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等7项新技术。此外,还就小儿骶管阻滞麻醉、麻醉术前访视应注意的问题、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电子胎心监护、心肺复苏等方面开展学术讲座78次;针对“全身麻醉操作常规”“术前访视及其注意事项”“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小儿术前禁食快捷指南”,麻药规范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业务培训、开展教学查房164次。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坚持不懈的支援,使木里县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深受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得到了当地政府充分肯定和认可。
2018年,木里县医院妇产科住院人数达1310人次,较2017年增长10.86%,随着产科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科患儿的入住率明显下降。普外科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3天,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腹腔镜在小儿疝中已应用22余例。
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的大力帮扶下,木里县医院全年完成门、急诊诊疗93056人次,较2013年增长88.72%;出院10992人次,较2013年增长130.14%;手术1611台次,较2013年增长147.85%;病床使用率达9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8.11%,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5.23%。
对口支援木里县医院,促进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这是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多年来的坚守。2018年5月11日,木里县政府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签署了委托管理木里县医院的协议,并于5月31日正式授牌,这标志着攀木两地医疗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授牌仪式结束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神经疾病中心、耳鼻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肝胆外科、产科、儿科、内分泌科、影像中心、泌尿外科、眼科的21名专家来到木里公园,开展了“情系木里送健康”大型义诊暨“情系藏区·爱献木里”主题党日活动。义诊现场人头攒动,有上千名当地群众慕名前来,请专家帮忙诊断。现场忙碌而秩序井然,专家们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为患者认真查体,仔细阅片或查看病史资料,耐心回答当地群众提出的问题。本次“情系木里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暨“情系藏区·爱献木里”主题党日活动,专家组共接诊各类病人1000余人次,现场免费发放药品价值5000余元。专家团队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让在场的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
贫困不脱,帮扶不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已融入木里,一如既往地倾情奉献,服务藏区。
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深入贫困村慰问。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红宝苗族彝族乡地处盐边县北部地区,山高沟深路陡,属于贫困乡。
干坪子村位于红宝乡政府周边,辖6个村民小组;由于人均土地较少,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困难,生产性收入较少,长期处于贫困境地,是全县35个重点集中贫困村之一。
干坪子村共有302户1113人,全村经反复甄别有贫困户42户,纳入建档立卡户42户189人。
按计划,该村在2018年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
自2013年9月至今,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安排,由农工民主党攀枝花市委作为牵头单位,市中心医院作为帮扶单位,结对帮扶红宝乡干坪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是院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精准帮扶贫困农户共26户117人。
市中心医院成立以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实到工作组中。
重任如铁,责任在肩。市中心医院党委行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反复研究磋商,推出了院领导干部采取“一帮二”的帮扶方式共帮扶10户、正科级中层干部采取“三帮一”及“四帮一”的方式集体帮扶16户这一办法。每年年初,院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都要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赴对口帮扶村等进行全面调研,同时走访慰问贫困户,制定当年的可实施的帮扶工作计划。同时,院内每年都要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人员,推动扶贫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要脱贫,路先行。红宝乡限于经济滞后和地势险阻等多重制约,交通不便,通行不畅,造成农资和农产品运进运出都困难的局面。
市中心医院党委行政班子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首要问题,遂与干坪子村党支部商讨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在市人大和盐边县人大的协调下,市中心医院、市水务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科知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供销社等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扶干坪子村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市中心医院捐款修建的2.5公里产业路早已修通。同时,在市中心医院院领导的帮助协调下,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奖项目”建成一条长约1.5公里、造价30万元的公路,并建成通车,实现了村村通,此外,还帮助修建了村组桥梁,较大程度地解决村民交通、运输问题。
缺水,是干坪子村面临的又一个大的困难。为此,市中心医院为干坪子村筹措了16万元进行专门的项目扶持,修建了灌溉渠,并争取市、县水务部门的支持,帮扶该村修建了三口蓄水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灌溉问题。
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发展“引擎”。市中心医院高度关切干坪子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动用一切可行办法,联合市、县力量共同推进帮扶项目实施。如今,县林业局、科知局各支持3万元的冬桃苗已达标移栽,县供销社已为贫困户提供了价值6万元的冬桃底肥;其他单位的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中。
以活动促扶贫,以走访慰问解决临时困难。市中心医院结合“千户送医”“三下乡”等活动,由院领导带队经常性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和护理医护人员等到干坪子村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和药品,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切实为帮扶村办实事。每逢元旦、春节等节日,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和中层干部都要走访慰问联系贫困户,并用自己的收入给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在2015年开展的扶贫日捐款捐物活动中,市中心医院全院干部职工齐动员,慷慨解囊,共为干坪子村募集捐款38405元,所捐款项用于了干坪子村民生道路的修建;捐衣物棉被书籍等折合金额2000元左右,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
没有健康,村民就没有脱贫的希望。市中心医院长期对干坪子村的精准扶贫户进行医疗帮扶,为帮扶户在渔门分院开设了就医的绿色通道。同时对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帮扶户,提供了便捷的住院条件,同时按照相关政策减免部分相关医疗费用。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市中心医院千方百计落实帮扶措施,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助力创建“四好村”,改变农村旧面貌。2017年9月,根据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干坪子村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迈进,帮助该村建设文化站,添置了音响、乒乓球台等文娱设施。同时,由农工民主党攀枝花市委牵头,市中心医院承办,为全村302户农户每人发放了一套健康包,包括1只牙膏、4把牙刷、2条毛巾、1块肥皂、1块香皂、1把指甲刀,共计14945元。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村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
“不脱贫,不回来。”这是市中心医院ICU业务骨干、优秀共产党员刘华兵到帮扶村干坪子村担任驻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前,向医院党组织作出的郑重承诺。
市中心医院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文件精神,自2015年8月起,选派刘华兵到对口帮扶干坪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是协助村支部书记开展好村党建及经济建设相关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刘华兵吃苦耐劳,和乡亲们同吃同劳动,走遍了干坪子村大大小小的村小组,认真调查摸清情况,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得到了乡级村级干部及老乡们的一致好评。2017年4月18日傍晚,为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刘华兵带着危房改造资料驾车前往村主任李华友家为贫困户危房改建资料盖章,因天色已暗、车辆失控、连人带车坠下山崖,一度生命垂危,经中心医院应急抢救,最终才挽回了年轻的生命。医生再三叮嘱,需卧床静心修养,但他醒后,心里牵挂的还是干坪子村民和他的脱贫工作,依然在询问着贫困户异地搬迁的进度、存在的困难,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休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主动向组织申请重返扶贫一线,继续未完成的工作。因为表现突出,刘华兵在今年被推荐成为我市“学习雷锋先进个人”。
2018年5月,刘华兵完成3年扶贫第一书记工作。市中心医院又选派了该院业务骨干秦鑫赴干坪子村继续扶贫工作。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反馈意见看,秦鑫的工作得到乡、村各级领导及村民一致好评。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多措并举,奋力前行,帮扶共建工作成效显著,对口帮扶的26户117人精准扶贫对象,2018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